詳細的紅木知識--黃花梨
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古典家具和木雕工藝品收藏的升溫,對于材質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和提高,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模糊概念和錯誤認識。中國傳統家具和木雕的用材主要有:黃花黎、紫檀、酸枝、花梨、楠木、雞翅木、黃楊、樟木、榆木等。近年從國外進口的大批木材,品種繁雜,名稱也很混亂。有些商家故意玩文字游戲,廣大消費者又缺乏對各種高檔木材的認識,一些唯利是圖者利用人們賞識高檔木材的消費心理,以次充好,凡黑色木材無論好壞多冒充紫檀;凡黃色木材則多稱為花梨或黃花黎。有的甚至染色處理,從中謀取暴利,騙取不義之財。 下面開始細講一下大家常見的紅木知識。紅木歷史及紅木家具的起源
紅木:從明清至今一直深受人們的珍愛。紅木起源于明朝1405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國用紅木壓船艙,木匠們把帶回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的紅木做成家具、工藝品供帝后們享用,此時紅木為皇家所重視。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紅木。到后期紅木大量輸入及王朝滅亡才流入發展到民間。 清代中期,由于紅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紅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紅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紅木如紫檀等,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凈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后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紅木家具及雕件是明清傳統工藝制作的名貴硬木工藝品在江浙等地的俗稱,后來成為全國通用的名詞。相傳紅木家具發源于鄭和下西洋時對所購回的東南亞名貴木材的制作,從只為明朝的宮廷顯貴使用到隨著歷史的演進走向民間,進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象。紅木家具的巔峰是明式家具,它能在數百年間流傳不衰,并經過清朝家具繁復演變后回歸,并最終獲得后世公認的巔峰地位,關鍵在于其在整個世界家具史上的卓越地位,在于其豐富的文化底蘊。
從紅木家具及雕件,我們可以發掘出和諧中庸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傳統文人在寄情山水之余,也在建筑、家具、器物等方面彰顯諸如氣節風骨的自我主張,和琴棋書畫、三教九流、茶文化、酒文化等一起,最終定格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等傳統觀念的重要表象特征。
今天,紅木家具及雕件仍然是中國不少人士的品位之選。從文化名人到商政精英、新富階層,隨著社會整體文化水準的提升和對紅木知識了解的深入,在家居品位選擇上,逐步認識到代表中國傳統家具文化的紅木藝品的深遠魅力,并把在國外已漸成氣候的中國文化風通過港臺的傳接,回歸其發源地——中國內地。
紅木的定義及分類
紅木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紅木:也就是《紅木》國家標準中5屬(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鐵刀木屬)8類(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紅酸枝木、烏木、條紋烏木、雞翅木)33個樹種(檀香紫檀、越柬紫檀、印度紫檀……等) 狹義的紅木:專指酸枝木。主要是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及東南亞、南亞傳統的紅木來源地所產的豆科黃檀屬的黑酸枝、紅酸枝,也就是指歷史上曾大量使用的酸枝木,不包括目前從非洲或南美進口的酸枝木。如果從紅木家具的收藏與研究來講,一定要準確的把握狹義的紅木概念來分清紅木的種類。
下面先就廣義的紅木從其價值,由高到低分類講述。
黃花梨
黃花梨,我們普遍的將其分為海南黃花黎和越南黃花梨。黃花梨實為呈黃褐色的“花梨”或“花櫚”。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以心材呈黃褐色者為好。明,清時考究的木器家具都選“黃花梨”制造,其紋理或隱或現,色澤不靜不喧,被視作上乘佳品,備受明清匠人寵愛,特別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對家具的審美情趣更使得這一時期的黃花梨家具卓而不群,無論從藝術審美、還是人工學的角度來看都無可挑剔,可稱為世界家具藝術中的珍品。
1、海南黃花梨
中文學名:降香黃檀
俗稱:花梨、花黎、黃花梨、降香檀、香枝木等
產地:中國海南島
木材特征:
心材顏色:新切面紫紅色或深紅褐色,也有的呈黃色或金黃色。
生長輪:明顯。
氣味:新切面辛辣氣濃郁,久則微香。
紋理:紋理斜或交錯,活節處常帶有變化多端的“鬼臉紋”。
氣干密度:0.82-0.94/cm3。


除純正的底色——金黃色外,深褐色的條紋呈鐘型分布,可愛的貓眼十分明顯。
黃花梨徑切面淺褐紅色與淺黃色相擁,散生活節所致渦紋也是黃花梨的明顯特征。黃花梨圈椅背板(局部)
黃花梨琥珀質感及緞紋的特點非常突出。
鑒別要點
A、紋理與顏色:行話一般講黃花梨是“紅木的(即酸枝木)紋理,花梨的底色”。酸枝木(主要是黑、紅酸枝)的條紋一般較深且寬窄不一,花梨的底色為黃、紅褐色,但沒有特別明顯的條紋。如果看不清楚,則可找一些清水潑在家具或材料上,其紋理、顏色全部呈現在眼前。打磨后的黃花梨,在自然光或燈光直射下,始終掩飾不住自己琥珀似的、迷人耀眼的金質。有時紋理似乎為微微晃動的水波,給人以入木三分的感覺。
B、比重及手感:用手掂應比較有分量不至于發飄;手感應溫潤如玉,真正的黃花梨成品不會有阻手的感覺。海南島東部的黃花梨除了顏色淺外,分量也稍輕一點,油性稍差;西部的黃花梨則油性很重,油質感經幾百年也不會減弱。
C、氣味:新鋸開的黃花梨材料有一股濃烈的辛香味,但時間久了,特別是成了老家具,其氣味則轉成微香,一般是聞不出來的。所謂的“越南黃花梨”則是酸香味。
D、煙色及灰燼的顏色:用火燒黃花梨的木屑其煙發黑直行上天,而灰燼則為白色,燃燒時香味也較濃。這也是人們在迷茫時希望以此能與上天未曾謀面的神直接對話嗎,得到神的安慰、幫助而起伏祛災。
2、越南黃花梨
越南黃花梨的木材的一些基本特征:
邊材:淺黃色,厚約2-5cm
心材: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淺黃,黃及紅褐至深褐色,夾帶深色條紋。色深者很易與海南島的黃花梨混淆。
氣味:酸香味較濃。
紋理:紋理交錯,與木材本色較為接近。
氣干密度:0.70-0.95/cm3。



越南黃花梨木材從1996年以后在市場上出現。許多人認為只產于越南,且用之于冒充海南黃花黎。
鑒別要點:
1、心剖面有酸香味。
2、紋理寬窄不一,似墨水滲透不均勻所留下的痕跡。
3、常有紫藥水顏色夾雜。
4、木材發干,缺少油性。(圖片對比)